天呐小说网 > 羽落流月缓归矣 > 16.第 16 章

16.第 16 章


  雨声隆隆,窗外传来一些人的声音。夫子和几个助手在留宿房一户一户地走访,叮嘱大家关好窗子,这场雨太大,如若没关严实窗子,估计房间内也会湿一大片。夫子对这些后生的用心,让所有人都感到很温暖。

  起先没有风,现下风越来越大。有的房间开了门后内头的人和夫子寒暄了几句,后来开始推攘,仔细听了听,是让夫子早点回去。最后裹上蓑衣撑着伞的夫子提着灯转了身,总算回去了。

  白羽琳轻轻一笑,这段时间以来,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了,每天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到温暖。这批人从素不相识到彼此交心,像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一样,每个人都各有千秋。而夫子和那个神秘的官老爷就是这里的大家长。

  相逢是偶然,相识是缘分。

  江湖,素来是一个充满危机和杀戮的圈子,而讲武堂的侠士们因为心中的热忱和武学憧憬齐聚一堂,加之各自的喜好都能遇到同好,互相之间不仅能帮助精进武艺和学识,也更陶冶了性情,一派其乐融融。

  唯一让侠士们有压力的,是这儿的特殊“个人贡献”要求。每个人每半年必须为讲武堂贡献一次自己的成果,可以是武学典籍,可以是自创的武功,也可以是研习某个领域的成果。也正因为如此,讲武堂的内涵才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吸引人。

  所以来讲武堂的人,都是聪明人,也都是有所能耐的人。

  讲武堂在江湖上已经成为了完美标杆,也成为了普通民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人觉得讲武堂十分雅兴,让热爱习武的人找到自己的侠友同时,能发展许多雅事,写诗、绘画、饮酒、乐器等等,都可以在里面一展所长。

  如若没有了解过讲武堂,还真让人怀疑其真实性,因为太完美了。

  白羽琳越发开始好奇官老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这个人已经成为了一个谜,未见也已就神话。他到底有着怎么样的胸怀?

  白羽琳吹灭了煤油灯,静静躺到榻上闭了眼。

  寂静之下,雨声更甚,她脑海中闪过一个一个人。

  这段时间认识了不少同僚,刚开始不习惯,现在已经慢慢地融入进来了。前几年的山中静修,终日都是自己一个人,甚至十天半月也不用说一句话,个性变得十分寡淡。几年不与人沟通,一度觉得自己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半年前下山刚好认识了小夕,才是她这段人生的转折。小夕活泼纯真,热情洋溢,几乎和她互补,两人个性迥然不同却十分投缘,连她自己也很诧异。若不是小夕,她应该会感到很孤单吧......在遇到小夕后,小夕每天对着她有着说不完的话,而她也渐渐变得开朗了许多。

  每次一想到小夕,白羽琳的内心就充满了甜蜜。能和小夕在讲武堂中相遇,真是巧合,自己和她,竟是如此有缘、如此“般配”。

  除了小夕,其他人也都很可爱。凌小姐......芙茹......黎公子......还有......乘风......

  乘风......

  不知道这是不是上天冥冥中的安排,让她在这里遇到一个与他相似的少年。因为那个少年,她内心里被尘封的记忆渐渐被一步步唤醒。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意味自己与那个人的缘分,并未结束?

  白羽琳想着想着,气息又开始有点紊乱了。许久后,她叹了口气,摇摇头:“真是心魔作祟,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如果要彻底解决,真的得直接去面对这个事。要不......去一趟青峰山紫云斋,找一下青岩长老,看看他有什么办法?”

  但一想到“紫云斋”三个字,她就不自觉地心中一颤。

  这三个字眼对于她来说是敏感之至,稍作念几遍便会感觉自身隐藏的阴晦很快四散弥漫开来,心慌变得难以抑制。

  这个心结,怕是避免不了了......

  翌日清晨,白羽琳不顾小夕的拉阻出了讲武堂。

  紫云斋离讲武堂大约四五十公里,快的话一天能到。只是山路崎岖不平,近路更是难走,怕是要多花些时间。

  已临近夏日,天气不凉不热刚刚好,一边走着,一边感受着山风烂漫,嗅着花草清香,别有一番滋味。

  在翻过一座山后,远远的,轻轻浅浅地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

  白羽琳停住脚步往四周张望,发现前方山凹处水雾迷漫,如被赋予了缥缈灵气。白茫茫氤氲的水汽如仙云一般浮在低空,而那阵笛声正是从在水一处传来。

  缕缕笛声如珠线般美妙,音色隽秀,旋律清扬如清风皓月,怡然自得。但其中隐隐有股暗调,带着些不易被察觉的沉伤感怀和对世态的清透言明。整个曲调无波澜壮阔之感,却别有一股清雅亮澄,与山水融成一体。

  “简直是世外高人啊~”白羽琳在心中感叹,忍不住想瞧瞧这样的人是什么模样。

  她寻声而去,原来这片山坳过去便是一大片平地,平地上铺着均等大小的鹅卵石,再往前便是一个湖。

  笛声越来越清晰,微风和着草木清香,这番情形真当能让人一扫烦恼。

  看近了,一个青衣男子正背对着她,双手指尖灵巧地点动着,察觉到有人过来也并未停止。

  他一身衣服并无过多点缀,然而却给人一种华贵之感。仔细看,发现袖口和领子处绣着飞腾的仙鹤,煞是好看。

  白羽琳走到三四丈时就不敢再往上前,怕冒昧打扰了别人的雅兴,只远远地欣赏着,脸上浮起笑容。

  “这个人,虽是贵胄风姿,却和一般的那些贵族子弟大相径庭。”白羽琳心中默默赞叹,转念沉吟:“但我总感觉这个人很是特殊。我并未察觉到这人身上有内力,多半不是武林中人,但他身上又有种很明显的凛凛之气,还有股一望即可观的侠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像两个世界,居然会同时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好不矛盾。他气息均匀,中气十足,想必......是内心浩荡胸怀宽广之人......”

  白羽琳就这样远观着,脑中闪过诸多想法。

  一曲终罢,那男子一提袖口,手指一动,也没看清是怎么个瞬间,那笛子便被收入了袖中,那人边说话边回头,语声如润玉:“想必姑娘也是雅性之人,竟是不忍心打扰在下。”

  白羽琳看到那人相貌时不由得惊了。这人面如朗月,唇边含笑,一双眼睛明亮清澈,眼神中有很多内容,让人无法一下子全读出来。他一身鲜衣,却浑身透着娴雅,潇洒恣意让人一见难忘。

  他一身清气,从眼神看出来颇有城府,但不是让人感觉到压力的那种城府,应该是一个极聪明的人。

  不光如此,这人还带着与生俱来的耀眼光芒,令人不可逼视,但奇怪的是同时也有股十分难得的亲和力。

  白羽琳惊讶之余,很快整理了下自己要说出的话,不至于太失态。她走上前去,由衷赞道:“途经此地,有幸听闻仙乐,十分感激公子。你我虽只是陌生人,但方才那一曲,却使我心境平和,感到前所未有的舒心。只是——我是不是打扰到你了?”

  那人看着她的眼里闪着愉悦的光,好似被点到了欣喜之处:“在下平日里并无多大建树,唯独喜欢音律,有幸能有人赏识,真是莫大的嘉奖。”

  白羽琳道:“公子的音感实在是妙!方才那一曲给我的感觉有起起伏伏,却又恰到好处。不波澜壮阔,却又涟漪不断。好似囊括了人这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事,几乎所有的感情都有踪迹可寻,徐疾有序。但整个旋律却是豁然开朗的,应该是在示意人想要安然过一生是很难得的,最重要的是心态的平时,看待万事万物有宁和之心。可以允许心里的动荡,但要自己学会处理情绪,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总之,我所有要说的话,心中想的事,居然都能在里面有所感应到,真是神奇!想必在这山间灵气之所,心境也会宽阔起来。也或许是公子本身就是这样的人,所以自然地将心中所悟都融入到了曲子中。”她一股脑儿将自己的感受说了出来,也不管对方是什么反应。但说出来后心情十分地畅快,完了还不忘补一句:“我听公子的音乐,实在喜欢,所以话多了点,让你见笑了!”

  那男子似乎怔住了,好看的眉眼此刻如清风明月携着满山的花,眼露惊喜。他既而唇角一扬,选择了一个舒服的姿势闲闲地半躺下来,以手肘撑着半身仰望了会天空,才缓缓道:“真想不到姑娘是第一个能读懂我笛声的人。所以你也是这样的人吧?心中有很多不愿意面对的事,刺手的事,但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那些不好化为自己的力量,从此变得更为坚定柔韧。”这个人似乎无论说着什么样的话都不会有太大的情绪,不急不慢,总带着一股娴雅慵懒的感觉。

  面对她一个陌生人,这略带随意的半躺让白羽琳有点惶惑,但她忍不住对眼前之人无限欣赏起来。

  君子淡如水,越是经历过浩荡沉浮、壮阔经历的人,才越会静到这样波澜不惊。

  越是阅历了人世百态,越是会有一股世事皆轻的格局。

  “公子谬赞了,我其实总是压制不住心中的心魔,很多不好的陈年旧事总会困扰我,很多年前发生的事有些时候如同近在眼前一样,令我十分痛苦,这也许是我的执念吧。我放不下过去的事,放不下过去的自己。正因为如此,我的内心总是不安宁。”面对这个陌生人,白羽琳也很奇怪自己能自然而然地说出内心深处的惶惑。

  那男子微微一怔,将笛子又拿了出来,在手中把玩,开始在思索什么。

  白羽琳刚才只顾着听曲子,没有仔细观察过那笛子,现下一瞧,发现这笛子很是惊艳——如天山的雪一般通体洁白、晶莹剔透,颜色几乎透明,上面有流光溢动,光彩熠熠,一瞧便知是笛中极品。这笛子仿佛已经沾染了人气,一股傲然铮铮风骨、遗世独立的作风,就和他的主人一样。

  “人心不可能真做到古井水一般,即便和尚尼姑也不是。要真的看透世情,估计世上没有几人能够办到。每个人终究只是世间的棋子罢了,你总跳不出注定的格局。与其逃避,不如欣然接受。人活一世,除了生和死,都是小事。所谓不好的事,除了能真真切切影响到自己生活的,其实都不算事。”那人的声线平如湖水,说着如此深刻的话,却让人如沐春风。

  白羽琳点点头,轻声附和:“确实如此。每个人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保持清醒。很多时候,要懂得去繁从简。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通透一些,看得更清楚。”

  两人在一汪湖水边际互相看了一眼,眼中都含着浅浅的笑意,然后就静静坐在湖边各自看了很久的远山近水,默契如斯。

  静静坐了大约半个时辰,男子便闲慵地站起,恭恭敬敬地朝着白羽琳微微俯身:“姑娘,我有事缠身,先行告辞了。”他脸上挂着淡淡的笑,“以后有的是机会互相谈心。”

  他此刻的笑含着一种莫名的深意,让白羽琳一时难以明白。也奇怪这人突然的告别,但没有表露出来,当下回道:“我本只是行路,有幸能结识公子和欣赏你的笛声,很是意外的欣喜。我们就此别过,有缘再会!”

  看着那男子的背影,白羽琳陷入了沉思,她总觉得那个人地位身份不一般,但又说不清应该是哪一路的人,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在与那个男子短短一番交谈后,白羽琳感觉整个身心都舒畅了许多。

  相同性质的人相处起来,无言即是交心。

  她又想到了小夕,心中一股暖流而过。小夕真是上天赐于她的最美好的礼物,那么完美无瑕,洁白透彻,让她的心也跟着净化。她很感激在出了清修后能遇到这样清澈明晰的人,所以她也要为此努力,尽自己的力量去化解心中的烦忧。

  当白羽琳起身继续前往紫云斋的时候,另外一头的青衣男子脚下生风,身影迅如光电,一步数丈,片刻间已越过了一座山。当他掠过一山之巅的时候,远远看到一个缓步而行的黑衣人停靠在一棵大枯树下歇息,便停顿了片刻,眼神一动:“这个人好似有点眼熟,不知道在哪里见过......”他只静了瞬间,下一刻已不见人影。


  (https://www.tiannaxs.com/tnw87670/2990451.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