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小说网 > 永远的新娘 > 形影不离(3)

形影不离(3)


  自北京乘坐火车至中原省安阳,转乘大巴到目的地。一路顺畅,不待多言。

  三人“临时清欠小组”决定,把“大本营”扎在英淑老家:就是那曾为古都的老县城城关镇,三十年前,我的新娘就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此番算回归故里吧?

  自随同落实政策的父亲去东北龙林省花江市,迄今有十来年了。彼时,通讯设施不发达,紧靠一年中几封书信往来,与亲戚们联系少,情况也不大了解。

  听说小英淑回来了,几位姨娘、姨夫和舅舅、舅妈可高兴了!那些表姐、表妹和表弟们,也互相传信儿,盼着早点见到她和一家人。自然,这些都是见面以后,听人讲的。

  我岳父是老哥儿一个人,英淑的祖父母早已过世,因此在老家就见不到郑氏本家人了。

  英淑终于和久违的亲戚们见面啦!为我们一行精心准备的接风宴,设在大姨家,菜品具有中原特色,以蒸为主,菜码小、数量多,弄了满满一大桌子。英淑把我、儿子及女同事,一一介绍给亲戚们,又把在座的亲戚长辈、平辈,介绍给我们认识。

  中原人对新姑爷回门,历来很重视。听英淑讲过她小时候,亲眼见过的事:新姑爷回门时,娘家会包水饺“招待”;其中会包上几个用“芥末、花椒和鲜姜”调馅的,如果是不知情的新姑爷,碰巧吃到了,就会被呛的鼻涕眼泪的,逗得在场人哄堂大笑……也有那心眼多的新姑爷,提前“买通”小姨子或小舅子,到时悄悄报信提示,就能避免当众出糗了。 好在,可能看我是东北远道来的新姑爷吧,没有采用这种“热情”的方式接待。

  “ 辣根”饺子是躲过了,然而,连珠炮式的敬酒,我却不得不领受。中原人饮酒,习惯用小酒盅,容积仅有5钱吧。你千万别轻视这小小的酒盅呀,人家敬酒,一敬就是仨,同时也陪你喝三个;大家几乎都如此,敬酒者喝得数目大体相同,被敬酒者喝得数目,却是3的N次方呀? 等一圈轮下来,该你回敬大家时,一般人已经喝得醉眼朦胧了,哪还有能力“组织反击”呀?

  那天,本来不胜酒力的我,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喝高了。躺在大姨家床上迷糊过去了,后面的事情就不清楚啦。

  次日,醒过酒来。英淑已经会齐女伴,去周边乡镇催款了。她给我留张便条,大意是:你休息好后,抓紧去西晋省那边,把胶合板分厂的货款催要回来!看护孩子的事,已经跟二姨家大表姐讲好,请她带回家照看几天,放心好啦。

  我把孩子交待给大表姐,就乘客车去了与中原相邻的西晋省。

  当年,坊间流传一句话:欠钱的是大爷。 催货款的事,麻烦的很,我在西晋的一个小县城待了一周,天天去某乡镇家具厂磨叽,嘴皮子都快磨破,鞋底也要磨漏了,才象征性的拿到5000元现金支票。

  我赶紧到县城银行,取出真金白银后,心里才托底。总算是能回去复命了,如果空手而归,那可咋跟粟厂长交待呀?

  等我回到中原古县城城关镇,晚上见到英淑,她告诉我:她俩催款还算顺利。看来毕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就是管用啊;再说,俩女同志舍家撇业的,几千里路到中原省,也会让人心生同情吧?

  整整离开一周,我又想“新娘子”了。这天晚上,月光皎洁,我只在外头坐了一会儿,就回屋休息了。英淑自然明白我的意思。但她还是跟表姐她们聊了会儿天,等人家说:早点休息吧!她才进屋洗漱更衣。

  忘记说了:销售科的女同志住在了附近的小旅馆里。

  在英淑亲戚家的一间空屋子里,铺盖着大表姐准备的新被褥,待孩子睡熟后,我俩尽享鱼水之欢。

  还剩几份小额的货款没催要了。大家心情都比较放松,该想想其他事了。

  今年恰逢国庆节与仲秋节合璧,一天过两节。销售科女同志说,她家在相邻的燕赵省保定市有个亲戚,过节能放假休息,她去那里玩几天。

  我俩商议:借此机会,去泉城大哥家玩玩。问过别人,说县城有直达泉城的客车,大概七八个钟头就能到那儿。

  大姨她们开始不大愿意,想过节这几天再好好聚聚。 英淑是很看重情份的女子,常跟我说“滴水之恩”不能忘记。她把当年嫂子主动给我俩腾屋子,大哥为我们安排旅行结婚事宜、还全程当向导等,大致讲了一遍,动情的说:我俩若不回访一回,情理上说不过去吧?

  大家被她的真诚所打动,同意我俩带孩子去泉城欢度双节。

  第二天,我们一家三口动身去泉城,英淑三姨家的小表弟送的站,还没忘记嘱咐我俩:从泉城回来,去他家住几天。英淑答应了他。

  客车开行中途,在某市客运站服务区休息半个小时,供旅客们午间进餐:有到下面小馆吃饭的,也有一些人在车上解决午餐。我们属于后者。先叫孩子吃饱喝足,我俩简单对付一下就得了。

  午后三点左右,客车开进泉城客运总站。大哥已经提前在此等候,顺利的接到我们一家。亲兄弟见面,自是热言热语,无需赘述。

  哥哥带着我们,乘坐直达历城区的公交车,又经过一个钟头吧,赶到他住的小区。这是大哥原来所在部队盖的楼,他家住在五楼。

  妯娌俩有好几年没见面了,互致问候、询问近况,煞是亲热;侄子和我儿子小哥俩,骨血的关系,自来亲近,手拉手,跑那屋玩去了。

  接风晚餐可以用丰盛来形容。尤其是大哥拿手的那道“糖醋鲤鱼”最受欢迎,那鱼可是黄河鲤鱼呀!我们哥俩喝得挺尽兴,妯娌俩聊得蛮开心,小哥俩吃得直喊撑……

  到泉城翌日。哥嫂一家陪同我们一家,到大明湖,观赏了天下闻名的“趵突泉”,遗憾的是,或许是因雨季早已过去,没有能看出“天下第一泉”的气势,仅有一点泉水上涌的样子而已。去千佛山公园里游玩,嫂子专门购票,叫大哥陪我进佛象雕塑展厅内去参观,说:“老二,你是学文的,应当进去看看,开开眼界!” 嫂子对我,一直是比较看好的,当年她与大哥恋爱时,知道我考入师专,曾先后两次资助我四十元,当时不是小数目。她还在赠送给我的日记本扉页上题诗:学海书山横胸中,雄鹰展翅击长空……

  我跟着大哥缴票进洞,观赏了那各具姿态的“千佛”。可能是由于我对雕塑和宗教,缺乏兴趣更谈不上研究吧?游览完毕,竟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来。

  走了一天,大家挺累的,休整了一宿加一个白天。按照大哥的安排,提前开的晚饭,尔后,两家人共同去游距离泉城百十里地的泰山。大哥说: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在峰顶看到日出呢。

  大哥求人,从单位找了台吉普车,请司机师傅载着我们去泰山。

  一路上,那小哥俩坐在副驾座位上,看着窗外的景致,感到新奇吧,兴奋的叽叽嘎嘎,可高兴了。

  我们四人坐在后排,稍挤一点,因我最苗条,就探身往前坐着,这样就能容下了。

  哥俩唠男人的嗑,妯娌聊女人的天,互不干扰,各述其情。

  车行数小时,大概晚九点的样子,赶到了泰山脚下的红门。大哥送给司机师傅两盒甲级香烟,表示感谢后,人家忙着赶回泉城去了。

  登泰山由此起步。 开始还不错,小哥俩牵手在前面走,大人们说着话儿跟在后面。

  跟我原来想象的很不一样。夜里登山的人,一点都不少,象赶集似的,用摩肩接踵形容,并不夸张。而且,我注意到泰山的一个特点:从山脚下起,直到中天门,出卖登山用品和提供保热食品的小店、小摊,没有断过流,这一点同登长城截然不同。

  登着登着,幼儿忽然说:“妈妈我困,我要睡觉……”说着话眼皮都挑不起来了。

  这个情况,我们事前忽略了:孩子太小,还不懂得克制,他是随性而为的。

  怎么办?大哥决定:几个大人轮流抱着孩子登山吧!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场面:侄子还坚持自己登山,没有喊困;大人换着班,或抱或背着孩子,慢慢往上登……

  近子夜时,一行人终于到达了中天门。这里距离观日出的玉皇顶,还有接近一半的路程。

  英淑体质弱,累得说熊话了:“大哥嫂子,你们几个继续往上登吧,我实在是爬不动山了,想带着两个孩子,就在这休息,等你们下山吧;正好咱们出发前带了厚塑料布啥的,铺在地上就行了。”我心下犹豫,暗想这登山的人络绎不绝的,出不了啥事的吧?大嫂看着大哥说:“你来做决定吧!”大哥毕竟是当领导的,想问题周全。他说:“不能叫小郑掉队,带着孩子们留在这里等候。这样办吧:咱们先不往上登了,都留在这里,到附近的小粥摊儿,每人喝一碗热粥暖暖身,休息几个小时,养精蓄锐,然后再登后半程。”

  大哥的意见得到一致赞成。简单进食后,身上也赶到解乏了。铺好塑料布、盖上薄毯子或衣服,大家席地而卧……

  几个小时后。我觉轻,先醒了。推醒了大哥、英淑,嫂子和小侄子也醒了。

  大人们继续抱着幼儿,往上攀登。

  到南天门了。  走着走着,天色有点要放亮的样子。也就在此时,睡了一夜的儿子醒了,高兴的沿着已经较平缓的山路,一边往上跑一边喊着:“泰山,我来了!”

  到了玉皇顶上。等待看日出的人,还真不少。这些人中,有的是提前在后山旅店住宿的,更多的是象我们一样,连夜登山上来的。

  见到游客纷纷去租军大衣,说是看日出的地方挺冷的,没有大衣披着会受不了的。

  我们也租了两件大衣,以做备用。

  大家屏声静气的等待着。从天象观察,今天应当是个晴天,有望看到日出的。

  披这军大衣, 等啊等啊,天色越来越亮……据此推算,太阳该露脸了,怎么还不见踪影?

  等到大家终于见到“日出”时,早已经过了最佳观赏时刻,太阳跃升挺高啦!原来是浓密的云彩,挡住了初升时的太阳啊!

  理想中的“日出”,与我们失之交臂。

  对这次美中不足的登泰山经历,在我发表过的散文《享受人生的快乐过程》里,“艺术化”为这样的描述:偏爱登山者喜欢“驴游”之趣。据笔者亲身经历,若攀登五岳之首的泰山,有贪图省力者乘坐缆车直接上山,少了应有的过程,想来会索然寡味。我的快乐登山过程是这样的: 在一个秋夜里,携妻带子,与摩肩接踵的登山游客一道,自山脚下的“红门”起步,头顶满天星斗,伴着点点灯火,一级一级攀援过“十八盘”的立陡石阶;大约午夜时分,感觉疲累了,就在“中天门”附近寻一小吃摊儿,进食一碗热粥暖身壮力,餐毕席地而卧,小憩两三个时辰,养足精神,一鼓作气登上“南天门”,直达“玉皇顶”。尔后,租上两件军大衣(高处不胜寒),倚靠着山岩,和大家一道,静静的等待着看日出……登泰山劳累并快乐着的过程,比起登上绝顶的结果来,似乎更值得回味。

  下山了。嫂子、英淑带着俩孩子,直接坐缆车回到山脚下。

  我和大哥选择步行下山,自玉皇顶走到中天门。路上,得以见到有“五岳独尊”等字样的石刻,还看到了定居泰山上的道士,游览了对游客开放的庙宇。联想起我教中专班的语文课本上,就有一篇“雨中游泰山”的课文,恰巧还没有讲到。不过,开学初,我都已经浏览过一遍,有一些印象。这回,我把课文里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大致对应的细细来看:回去后,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更生动的讲给同学们听了。

  此次游五岳之首,收获还是颇多呀!

  从中天门往下,我俩没有再步行,是乘旅游中巴下行的。原因是怕她们在山下等得时间太长了。

  不过,乘坐下山中巴,必须在车票外购买人身保险。当时不理解,坐车往下行时,方才体会到它的必要性。

  这泰山的公路,绝不同于其他旅游区,路呈现出的都是“之”型的,曲曲折折,尽是胳膊肘子弯儿。坐在车上,看着外头的山路,一面傍山一面临崖,都会叫人心生紧张,更别说驾驶啦。真佩服那位中年驾驶员,在如此险峻的山路上,能把车开得得心应手、有惊无险……

  在我的人生阅历中,若论乘车,这可以算作最惊险的一次了。

  到山下汇合后,我们去泰安乘火车,在傍晚时分,累并快乐的赶回了泉城。


  (https://www.tiannaxs.com/tnw66698/9923905.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