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小说网 > 一枪出,风雪乱 > 第一百一十九章 赵晨进殿

第一百一十九章 赵晨进殿


  ?  李炬的登基之后的年号,终于在经过了长久的讨论之后给确定了下来。

  乾符过后,是为武泰。

  当李炬将这个年号在早朝上公布给文武百官的时候,满朝文武皆是感到一阵费解。

  太子殿下欲以武字做年号,一股金戈铁马的杀气立刻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一些个守旧的官员们,顿时开始唱起了反调。说什么先帝爷好不容易将大成治理得如此欣欣向荣,为何太子殿下突然要闹着以武做号,这岂不是想要挑起新的战争吗?

  在这些唱反调的人当中,又以新晋中书侍郎陈荣声音最大。

  要说这陈荣倒也有几分意思。

  此人在早年间就以不到十四的年纪考取了秀才,只不过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曾经的天才竟然连考了十多年举人都没能考上。

  最后不得已,秀才陈荣只好回到乡里,在太湖边上做起了一个教书先生。

  本以为这辈子可能也就这样的陈荣,在去年想了半天之后,终于以三十而立的年纪,再一次参加了新一届的科举。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一考,还真就让他给考上了!

  不光成了举人,这陈荣还稀里糊涂地进到了最后的殿试。虽然在最后的殿试当中陈荣因为紧张没能有太好的表现。不过这个已经算不得年轻的“官场新人”,却是给当场的考官们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

  其中最为看重他的,便是咱们的中书令肖文才肖大人。

  这陈荣和肖文才一样,浑身都透露着一股书生特有的穷酸气。不管官做得多大,这刻在骨子里的酸气却是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的。

  正是看重了陈荣的这一点,肖文才在科举结束过后,专程跑到当年陈荣参考的那些地方,仔仔细细打听起陈荣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能成功考取功名的原因。

  这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可就真问出了一个天大的丑闻。

  原来,陈荣因熟读圣贤书,向来对世上那些丑恶龌龊的事情都十分厌恶。

  有一日,陈荣上街买菜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一个纨绔子弟在调戏一名女子。

  一身正气的陈荣哪里忍得?路见不平那就是一声吼啊。

  虽然他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不过他的那一声吼却是激起了当时围观看客们心中的血性。

  一时间,那纨绔和他的恶奴们,竟然被围观百姓拿烂白菜臭鸡蛋给砸走了。

  临走,那纨绔还恶狠狠地放出狠话,说要让今天在场的人都后悔一辈子。

  其实这种狠话听听也就罢了,可没想到一根筋的陈荣居然站了出来,报上自己名字,说什么倒要看看那纨绔到底能不能让他后悔一辈子。

  只不过陈荣没想到的是,这纨绔虽然出身仅仅是当地的一个富商家庭。但他却是当地太守最为疼爱的小儿子的结拜兄弟。

  纨绔将此事给太守公子说过之后,太守公子自然要为自家兄弟打气不是?

  因此,后来陈荣每一次参加科举,太守公子都安排了人悄悄将他的试卷给找出来然后丢掉。这才导致了曾经的天才陈荣久久未能考取举人的悲剧。

  好在去年科举,在太子殿下李炬和首辅大人曹世淳的高压监督之下,各地再也没有人胆敢徇私舞弊。陈荣这颗蒙尘了多年的明珠,也总算是有了发光发亮的机会。

  得知了这一切的肖文才哪里能忍,立刻冲到曹世淳家中,指着曹世淳的鼻子就是一顿臭骂。

  说什么曹世淳尸位素餐,空坐首辅之位,却没能将手底下各地官员给控制好。竟然还能有这得事情发生。

  其实真要说起来,这事哪里轮得到曹世淳管?不过肖文才在这么一闹之后,曹世淳和李炬也只好卖他一个面子,将这陈荣从历练的县城调回洛阳。加入了肖文才的中书省。做了一名正五品的中书舍人。

  巧的是,肖文才刚刚成为中书舍人没多久,原先的一位中书侍郎,突然身体抱恙挂印辞官。

  一段时间相处下来,对陈荣越发喜欢的肖文才,立刻尚书太子殿下,提议让陈荣来填补这个中书侍郎的空缺。

  其实李炬哪里会管他中书省内部的这些人事变动?听肖文才这么一说,立刻满口答应了下来。

  肖文才也借着李炬亲自任命的这个由头,堵住了那些说陈荣是靠拍他肖文才马屁才上位的人的嘴。

  而这陈荣,也在沉寂了十多年后,在而立之年,成功坐到了中书侍郎的位置上,成为了一名受命于天的正四品大员。

  这人生,不可谓不刺激。

  可惜的是,这陈荣虽然有才,但说话做事,总是一根筋走到底!

  满口子曰诗云,一肚子三纲五常。

  但凡朝中有谁做了或者说了一些有悖于朝纲的事情,那么陈荣这位负责参议政事的中书侍郎必定会跳出来对这人进行一顿弹劾。

  这也导致现在所有人都对这个新晋的中书侍郎敬而远之,生怕和他扯上了什么关系。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家伙平日里怼那些官员倒也罢了,毕竟这就是他的职责所在。但今天他居然公然在朝堂之上,职责起太子殿下来,这不是吃了雄心豹子胆吗?!

  只见得陈荣在太和殿上引经据典,控诉李炬置天下苍生于不顾,只想着自己一世威名。

  这么一眼看下去,倒还真有前几天在大殿之上慷慨陈词的中书令大人肖文才的风范。

  只不过肖文才在吃了一瘪之后,最近几天索性都告病在家。短时间内看来是不会再有脸出门见人了。

  就连一向对这些年轻人的言论不怎么关心的曹世淳,都忍不住偏头看向了这个胆大包天的陈荣。

  难道说这门下省出来的,都是这样子的疯子愣货不成?

  不过,虽然说这陈荣的做法有待商榷。但是他所说的那些东西,却当真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先帝爷花了这么久的时间将大成治理成现在的样子,太子殿下怎么能随随便便以武做国号呢?这岂不是将先帝爷的功劳给毁于一旦吗?

  再者说了,虽然古语有云乱世出英雄。不过在场的这些官员们,大部分都很有自知之明地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资格去做那所谓的英雄。

  只要天下一直这样太平下去,他们在自己的位子之上不多不少地捞一些油水,那岂不是美滋滋?这真要打起仗来,打得赢倒还好说,一旦要是打不过,自己的高官厚禄香车美人,那可不就都泡汤了?

  所以说,能不打仗的,还是别打仗的好。

  有这种想法的官员自然不在少数。一时间,整个太和殿又再一次叽叽喳喳喧闹了起来。

  一些个官员们都各自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起来,大家都在商量着,此时此刻究竟是继续支持太子殿下还是支持陈荣的言论。

  毕竟若是在这个时候支持了太子殿下,说不定殿下心情一好记住了自己,那日后平步青云想来也不会是梦。

  可若是当真如那陈荣所说,太子殿下就是一心想打仗,那自己就算受到了殿下的赏识,可能也没有办法能坐稳,迟早有跌落谷底的一天吧?

  这一刻,无数官员都开始纠结了起来。

  当然,这些陷入纠结的官员们,自然还是以文官居多。兵部的那些个将军们,基本上都是一个个站得笔直,闭着眼睛一眼步伐。

  对于这些将军来说,不管年号如何,太子殿下的心意如何。该打的仗,他们总归是要去打的。他们是军人,这是他们的使命。

  因此这些将军们自然也不会参合到这间事情当中,太子殿下怎么想是他的事情,而那些文官怎么说也是他们的事情。

  军人,保家卫国就好了。

  李炬坐在龙椅之上,面带笑意看着下面这些官员们的窃窃私语。虽然现在太和殿上声音很是嘈杂,但李炬却丝毫没有想要制止的意思,好像在等着一出好戏一般。

  这可急死了太子殿下的两名心腹齐弦才和许问。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浓浓的担忧。

  齐弦才给许问使了个颜色,许问会议,抬头看向了自家老师首辅大人曹世淳。但曹世淳好像根本没在意他一般,只同太子殿下一样眯眼看着陈荣和那些不断窃窃私语的官员,面色平静不带任何波澜。

  就在许问急的快要抓耳挠腮的时候,一直没有吭声的太子殿下,终于轻轻拍了拍手。

  看到李炬的动作。原本还在吵闹的那些个官员们立刻噤了声,大家都想要听听看,太子殿下究竟想要说些什么。难不成殿下当真下定了决心?那自己是不是也应该为自家后路好好考虑考虑了。

  只见得李炬站起身子,居高临下看着那些个噤若寒蝉的官员,轻轻笑了笑:“诸位大人,我知道你们现在在想什么。是不是害怕这仗一旦打起来,你们的位子可能坐不稳了?”

  台下,没有一个官员敢在这个时候吭声,所有人都低着头,静静等待这李炬的下文。

  李炬挥了挥手:“要真有这些担心其实我也理解。毕竟各位能坐到现在的位子上,也是付出了很多的。贸然让各位失去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我想各位心里肯定会不开心。换成是我,那我也会不开心。只不过现在的情况嘛,或许当真不像你们想的那么乐观。为了说服大家,今天我特地叫了一个人来。要不大家一起听听他怎么说如何?”

  听到李炬言语,台下官员们立刻抬起了头。

  什么叫叫了一个人来?这太子殿下在卖什么关子?

  李炬呵呵一笑,对着旁边的太监使了个颜色,那太监会议,尖着嗓子高声道:“传赵晨进殿!”

  未几,换上了一身戎装的赵晨,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了太和殿之中。

  见得远远行来的赵晨,那些个官员们,再一次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现在谁不知道,这赵晨和太子殿下关系莫逆,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殿下此刻宣他进殿,却是为何?

  只见赵晨一步步进到殿内,走到百官前方和曹世淳平行的位置站定,低头冲李炬一拜。

  “末将赵晨,拜见太子殿下!”

  李炬挥了挥手示意赵晨免礼,随后转头看向面带狐疑的官员们说道:“诸位大人,想必各位都知道我和赵将军的关系。同时赵将军的身份各位应该也有所耳闻。当然,为了防止哪位还不太清楚,我就再说一次。赵晨将军,乃是我大成前任大将军,赵家军主帅赵岳之子。现如今,赵将军也在赵家军中任职。上一次带兵奇袭北匈运粮部队,为我大臣赢得胜利的,就是赵将军了。得益于我和赵将军的关系,我可能知道一些诸位还不太了解或者觉得离自己还很远的事情。今天,我就让赵将军给大家说上一说。赵将军,请。”

  赵晨再朝李炬一拜,随后转过身子面对那一干满脸狐疑的官员,朗声道:“末将赵晨,暂任赵家军骑兵十六营营长之位。前段时间曾亲自带兵奔赴北匈,了解到一些北匈当今的状况,现在给各位大人分享一二。”

  赵晨面无表情地扫视那些官员一圈:“想必各位也知道,当年五王争帝的时候,北匈王爷完颜龙曾率大军南下,妄图染指我大成的大好河山。幸得家父率赵家军将士死守雪松城,以十万兵力挡住了完颜龙六十万大军。虽然最后十万赵家军全军覆没,家父也战死雪松。但最后还是阻止了完颜龙南下的脚步。这一段故事,想必各位一定听说过。只不过各位可曾知道,当家父战死之时,完颜龙的六十万大军还剩余多少吗?”

  一片寂静。

  不是这些官员不想知道,而是他们当真不知道。

  当年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五王争帝究竟谁会获胜之上。至于雪松城那边的战况,所有人都认为不过是北匈的又一次小打小闹罢了。

  同时,在李沐的暗中操作之下,关于雪松城的战报,也并没有具体说明完颜龙大军最后的剩余兵力。因此天下人都认为,虽然赵家军和大将军英雄盖世,但当时的完颜龙,可能真的不值一提。

  赵晨面无表情,继续道:“那末将今天就告诉诸位大人,当家父战死的那一刻,完颜龙手下六十万大军,尚且剩余四十万!诸位现在可还认为,北匈完颜龙,不足为虑吗?!”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https://www.tiannaxs.com/tnw62275/6077984.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