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小说网 > 油菜花又开 > 第二十六章 优秀品质

第二十六章 优秀品质


  李金山驾着马车,一路飞奔而去。此刻,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潮和路边快速闪过的风景,都与他无关,他只想早点回到三河村,孙良才一定在焦急地等待着他呢。

  出了县城,马车走上通往三河村的公路,又大约走出去两三里远,远远看见路边一个大人背着一个孩子往县城方向走来。李金山这才想起来何少明,也不知道孩子现在怎么样了,一时心急,来不及多想,赶紧停住马车,调转马头,又朝县医院奔去。

  进了县医院大门,李金山驾着马车直奔急诊楼。到了急诊楼,李金山跳下马车,正准备走进大楼,突然,二楼呼啦呼啦下来了好多人,隐约看见何少明一手抱着孩子,背上打了个背包,夹杂在人群中。

  “何老师,何老师。”李金山在一楼门口一边挥着手,一边大声喊着。

  何少明也看见了李金山,从人头攒动的人群中奋力挤出一条路,走了下来。

  “李叔叔,我还正打算去住院楼找你呢,出院了,我打算把被窝和衣服还给你。”何少明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说着。

  小男孩已经醒了,还怯生生叫了一声“大大”。

  “怎么样,好利索了?”李金山看着小孩虎头虎脑,甚是可爱。

  “唉,也没好全,昨天来了一些,已经人挤人了,今天又来了不少,都是血吸虫病,里边实在是挤不开了,就让我们出院了。”何少明说着,满脸的无奈。这位来自大城市的文化青年,第一次对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有了直观的感受。

  “回去也好,在这也休息不好,回家好好休息,做好隔离就没事了。”李金山宽慰道。

  李金山可是体验过急诊大厅和隔离区的环境,现在想起来,仍然让人心有余悸。

  “嗯,我还打算找完您我们就回去了,没想到您就来了。”何少明一边说着,一边把背上的背包放下来。

  “嗯,咱们真是有缘,又可以一起回家了。”李金山笑着说道。

  “这么说,奶奶已经出院了?”何少明脸上露出欣喜之情。

  “嗯……对,昨天就出院了……”李金山含糊地答道。

  老母亲的事情已经过去,现在李金山的心情刚有所好转,他不想再去提那些伤心的往事,倒不是说李金山薄情寡义,只是现在何少明和小男孩也刚刚脱离病痛,如果再跟他们实话实说,无疑也会影响他们的心情。

  李金山说话间接过背包,放在马车上,等何少明和小男孩上了车,这才跳上马车,熟练的吆喝起来。两匹马听到主人的吆喝,迈开四蹄,健步如飞地跑了出去。

  一路上,俩人有说有笑,聊到了过去,两个同病相怜的人有着太多的感慨和无奈,又聊到了未来。

  “何老师,将来有什么打算?”李金山问道。

  “将来,没敢想过,也没时间去想,现在这些孩子一天天就够我累的。如果将来能回去,肯定得先回去看看父母,然后或许还会再回来吧,这些孩子离不开我啊!”何少明已经来到十八里村八年了,他已经接受了现实,并努力扮演好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角色。

  何少明顿了顿,接着说道:“当然,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以后我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公办教师。”

  “你这个愿望肯定会实现的,我今天上午去找了教育局的曾局长,他还高度评价了你们这些扎根异乡,默默奉献的年轻人。”李金山肯定地说道。

  “那您将来有什么打算?”何少明反问道。

  “将来?我是不会有将来了。我三年的时光都虚度了,我每天自暴自弃,过的浑浑噩噩,不过所幸遇到了孙老师,遇到了你,是你们让我知道了,不管在哪都能发光发热,将来不管做什么,我都会尽我所能去帮助别人。”李金山望着远方,眼神了少了些迷茫,更多的是坚定!

  “李叔叔,您也不要太悲观,一切都会过去的,相信咱们国家、县医院、农村都会越来越好的。”何少明有些憧憬地说着,这一次看病给他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回忆,他现在最想改变的不是自身命运,也不是十八里村,他最想的是有一个好的医疗环境,让病人能够及时得到应有的救治。

  李金山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点点头。路边,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竞相绽放,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在经历了一冬的严寒之后,油菜花扭着曼妙的身姿,随着春风翩翩起舞起舞,发出“沙沙”声响,仿佛在向人们宣示:严冬已过,春天来啦!

  马车沿着平坦的公路飞奔,不到一小时,就到了十八里垭口。十八里村在公路边的土坡上,只有一条小路连接着公路,马车上不去。李金山把马车停在小路路口,下了马车,跟何少明作别:“何老师,今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日后定当在向你请教。”

  “李叔叔,这次真得好好感谢您,这都到门口了,无论如何也得上去吃过午饭再走。”何少明感激地说着。

  李金山拗不过何少明,只好卸了马车,放在路边,赶着两匹马朝坡上走去。

  十八里村坐落在土坡上,比三河村小一些,由于缺水,在此戍关前人在村前挖了一个很大的池塘和一眼井,提供村里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小学就坐落在池塘边上。

  “李叔叔,您在这等会我,我先把孩子送回去,好让他爷爷奶奶放心。”何少明说着,向着学校后边的村子走去。

  趁着这功夫,李金山在池塘边饮了马,把马拴在池塘边的柳树上。不一会儿,何少明回来带上朝十八里小学走去。

  十八里小学与其说是小学,不如说更像是一户人家,一间正房和一间厢房围着一个院子。正房做教室,厢房就成了老师的宿舍。

  “村里以前没有小学,孩子们得到公路那边别的村里去上学,这的村民都是戍边人的后代,比较重视教育,在他们一再要求下,在村里成立了小学,一家郑姓人家就把自己的房子贡献了出来。我刚来的时候,还有一个公派的老师,这些年乱糟糟的,后来人家走了,我就被赶鸭子上架,给孩子们代课,由于参与修建渔泡江大桥有功,后来县教育局给我转成了民办老师。”何少明一边带着李金山走进了厢房,一边介绍着。

  厢房有两个屋,外屋被何少明改成了厨房,搭了个烟灶台,放了好多炊具,里屋是何少明的卧室和办公室。

  何少明给李金山倒了水,然后去厨房开始忙着做饭。他熟练从墙上去下腊肉,又去池塘边一小块菜地里拔了棵大白菜和一些蒜苗,又从屋里拿出土豆削了皮。不多时,随着何少明一声清脆的“开饭咯”,一阵饭香味从厨房传了进来。

  “哇,真是丰盛。”李金山一边看着桌上的蒜苗炒腊肉,炒土豆丝,还有一碗煮大白菜,一边夸赞道。

  “李叔叔,这些菜都是我自己在池塘边的菜地里种的,肉是乡亲们送的,我已经把这当做自己的家了,我在这不光是要当老师,谁家有个什么事都找我去帮忙,这是乡亲们对我的信任,虽然每天都很累,但是我挺知足的。”何少明一边给李金山碗里夹菜,一边说道。

  “何老师,我是越来越钦佩你们这些知识青年了,条件这么艰苦,你们却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几年如一日,后生可畏啊!”李金山一边吃饭,一边赞叹道。

  “李叔叔,每天都充实着自己,能为乡亲,为孩子们做点事,我心里也很快乐!”何少明早已习惯了清苦,但看着身边的孩子一天天成长,他就打心底里高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古便是中国读书人,有志青年的优秀品质。


  (https://www.tiannaxs.com/tnw221995/10021068.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