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小说网 > 嘉靖元年 > 第三百零九章滚钉板(二)

第三百零九章滚钉板(二)


  现在时间长了,也终于没有了那种时刻想要踢死阿宝的心思。觉得留着在身边,也多多少少的有些作用。

  阿宝一次次的死里逃生,都觉得是托了靳望的大福气,所以越发的对靳望忠诚了起来。

  有时候关于,王铮与靳望折子,但凡阿宝看到了之后,只要不是什么好话,都会悄悄的压在最底下

  陛下是向来没有什么耐心的,能够将这一案子一案子上的奏折,在几天之内都听完所以。

  除了压折子,阿宝也并不胡编乱造,偶尔陛下要拿过来奏折看上一眼的时候,就觉得阿宝是如实地相奏,三番五次之后才彻底相信了阿宝。

  而阿宝仔细把这些折子,压在了最后面,然后异写信告诉给了靳望与王铮

  折子上到底说了什么。

  王铮跟靳望见了以后,通常是不管好话跟坏话都让阿宝如实的说。

  只不过有时候说的时机不一样。他们通常会攒起来几封,放在一起。

  让朝中形成了一种群起而攻之的状态。

  如果一封一封的听在陛下的耳朵里,一点一点在他心中如雨打沙滩万点坑一般的落下,怀疑慢慢的就会越积越多,最后形成深海炸弹一般直教人伤的遍体鳞伤。

  可是,如果这些个奏折在同一时间,纷纷的上书到陛下的面前,一个人说王铮与靳望的不是,两个人说王铮与靳望的不是,三个人说王铮与靳望的不是。

  朝中文武百官,每个人都在上奏折,这样的说这时候,陛下就一定会认为他们又在结党营私,攻击在外战功赫赫的靳望与王铮。

  所以便会越发的不会理会,所以便会越发的心疼起靳望来。

  以前靳望在朝中的时候。被文武百官们弹劾的奏折。一个月摞起来都比靳望自己还高。

  可是后来自从王铮来了之后,这种事情,事事都要争第一。完全不亚于靳望。

  两个人,你追我赶,风头一时无两。

  将第三名甩在了身后,遥遥不可见其踪影。

  而这些个奏折,一旦全都现在地下的眼前,陛下就会想起这些事情。

  这些大臣们又没有事情干了,所以就会额外的谁写了这样的折子,就会赏谁一些动物一样的大药丸儿。

  经常朝臣们在上奏折,上了十天20天以后,才会得到这一个药丸儿,陛下向来一发就是半个朝堂。

  朝臣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相互的打听打听,近些日子以来到底是他们联合起来做了什么事情。

  从半个月之前就开始理顺,结果他们是在背后耳语了王铮与靳望。

  于是深深的忌惮,这两个人都走了这么久了,还在陛下的心中有这么深的威望。

  即使是,他们从中间再怎么挑拨离间,都没有用。

  关于王铮跟靳望怎么把浪人打回去的,陛下知道的一清二楚,甚至是整个京城都传的沸沸扬扬。

  这是什么样的手段呢,不用精兵精兵进击,百姓们自我就能保卫家园,没花陛下的一分钱,百姓们也没有多曾苛捐负担。

  谁都高兴,陛下甚至觉得自己简直是盛世明君,十分的贤明。

  识人这般的厉害,看看吧,把王铮跟靳望派过去了之后。

  连困囿大明朝堂,那么多年的倭寇,都让他们拖着一个跟头又一个跟头,而且是用这样的方法

  吏部没有出一分的钱,以前无数的官员坐镇于东南沿海一带。

  一个个不是哭着喊着回来求兵员,求粮响,就是丧着个脸。在朝堂之上,夸大其词的说着这些倭寇有多厉害。

  说实话倭寇扰民,与西部鞑靼完全不是一个档次,鞑靼们举大兵进犯,向来是以几万之巨

  而倭寇们小股的倭寇流窜于东南沿海一带,这几个,那几个,不成气候,可是又十分的让人头疼。

  直到浪人来了之后,经常十室九空,经常血流遍地。

  可是重兵进击都没有用,万万没有想到王铮在东南沿海一带,用那么简单的方式,就解决了困扰大明几十年的问题。

  本来还想招王铮回来呢,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王铮递回来的奏折上凛然地写道。

  “臣曾对陛下发誓,不破倭寇誓不还京。虽然如今浪人已离。可是倭寇还在。隐藏于我大明百姓之中,恐我走以后,再次兴风作浪。请陛下给臣以时间,彻底解决东南沿海一带倭寇之事,臣定不会辜负天恩”。

  陛下看了以后,莫名其妙的鼻子都发了酸。

  从柱子上的小人王铮,一步一步的走到了现在。跟陛下,叩首发誓,不还京,不还京,就在陛下的眼中,是多么大的誓言哪。

  所有的大臣们,即便是地方官吏小小的芝麻官儿。无一个不想往京城里去,在天子的脚下。

  可是只有王铮,自请调离这属于东南沿海一带,他并不是不知道,无数的知名的将领们,一辈子都驻扎在那里,再也仰望不到京城的荣耀,而失了陛下的天恩。

  可是,小人王铮,以其博大之胸怀,以其对百姓之怜爱。

  只愿沿海一带百姓安宁,也就罢了。

  无数的朝臣的上奏折,指责王铮丢了,大明的脸面。

  指责王铮在东南沿海一带,拒不还朝,是别有用心。

  刚开始的时候,陛下也曾怀疑过,浪人全部都赶跑了,几个倭寇也不成气候,可是王铮却又不回来的,在东南沿海一带,赢得了巨大的名声,如同乘风破浪的船只一般,彼时天底下还有几个人,能记得柱子上的小人王铮。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靳望的奏折也紧随着王铮的奏折而来。

  靳望的奏折,是单独的直接地道陛下的眼前从来,不用经过内阁的审阅。

  陛下接过奏折一看,上面凛然地写道,“倭寇藏于百姓之中。恐与朝堂之人有联系。却不知所连为何。”

  陛下看完之后,心中泛起了一丝丝的凉意,还能为了什么呢。

  想当年,仇栾与鞑靼就是这样的,万万没有想到这朝中还有第二个仇鸾。

  所以以后,再有人写奏折说王铮意有所图,陛下怎么看,都认为他会是第二个仇栾。

  :。:


  (https://www.tiannaxs.com/tnw219126/9872676.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