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小说网 > 乱宋之武将系统 > 第六十七章:出兵梁山

第六十七章:出兵梁山


  高俅听罢,心中一怔,不禁暗暗骂道:“蔡攸这小子的心地可比他爹蔡京毒辣多了,现在蔡京被罢相卧床不起,童贯在西军,京师里就剩下我了。 如果我再一走,那京师里就无人能够钳制住蔡攸、王黼一伙儿了。老子虽然掌管三衙多年,行军打仗之事我是一概不知……妈的,蔡攸你个大混蛋!可征讨梁山之事如果胜利了,更是大功一件,我要是能凯旋而归,那我的位置坐的就更稳了。算了,搏上一搏吧!”

  想到这里,高俅当即出班,没有等赵佶说话,便朗声说道:“启禀陛下,梁山贼寇实在猖獗,臣愿意带领一支劲旅前去平定。”

  赵佶听完之后,当即欢快地拍了拍手,说道:“好,太尉出兵,必能凯旋。”

  “谢陛下吉言。臣还有一个小小要求,还望陛下能够答应!”高俅道。

  赵佶问道:“什么要求?”

  “此次出征,事关重大,枢密使童大人又领兵在外,无法制定作战计划。臣以为,陛下不若赐给臣一个节令,让臣不仅能够调动军队,还能指挥军队,如此一来,上下齐心,政令统一,必定能够大败梁山贼寇!”高俅道。

  此话一出,立刻震惊当朝朝臣。

  袁元听到高俅此话,暗暗地想道:“大宋的军队一直是一个弊端,调动军队是枢密院的事情,指挥军队的是各个将军的事情,自宋开国以来,便一直如此,从未有过特例,高俅这招可是妙招啊,一下子就解决掉了这个弊端。”

  赵佶点了点头,说道:“好,朕答应你。高卿,你还有什么要求吗?”

  高俅想了想,说道:“启禀陛下,没有了!”

  袁元突然站出班位,朗声说道:“陛下,微臣有话要说!”

  赵佶道:“哦?袁卿有何高见?”

  “启禀陛下,微臣自为官以来,并没有为大宋立下过什么功劳,此次围剿梁山,微臣想与高太尉同去!”袁元道。

  赵佶呵呵笑道:“袁卿也懂兵事吗?”

  袁元道:“微臣自幼学习兵法,行军布阵了如指掌。”

  高俅听完之后,当即喜悦地说道:“陛下,袁元一心想为大宋建立功勋,其心可嘉,陛下不若应允,让他与臣同去,早晚也有个商议的人,岂不美好?”

  赵佶道:“好吧!两位爱卿听令!”

  “臣在!”高俅、袁元同时答道。

  赵佶缓缓地说道:“朕命高俅为征讨大都督,暂为枢密副使并且节制京东西路所有州府,袁元为征讨先锋,起兵十万,于明日启程,攻打梁山,望两位爱卿务必要凯旋而归。”

  高俅、袁元同时回答道:“臣等遵旨。”

  早朝退后,高俅和袁元并肩出了宣和殿,一起朝皇宫外面走了出去。

  到了皇宫外,高俅环顾了四周,见没有什么人,便拍了拍袁元的肩膀,说道:“老弟,你他娘的好眼色,知道围剿梁山是个美差,一旦获胜,功劳肯定是大大的。不仅可以博得皇上的赞誉,也可以在京师站稳脚跟,我没有看错你,你果真是个人才。”

  袁元呵呵笑道:“太尉大人过誉了,若不是太尉大人在皇上面前的那一句话,估计下官也不会有如此机会。下官要多谢太尉大人了,什么时候太尉大人来一次第一楼,我一定好好地宴请太尉大人一番。”

  “哈哈哈!爽快!不过,明日就要出征,我还得调兵遣将,没有时间去赴宴。等这次咱们凯旋了,再摆一个庆功宴也不迟。对了,你为先锋将军,准备要几万人马?”高俅问道。

  袁元想了想,说道:“一切全凭太尉做主!”

  高俅道:“皇上给了我十万军队,你是先锋官,那我就给你五千马军,两万步军,你看如何?”

  袁元道:“那多谢太尉大人了!”

  “嗯,你且回去和家人告别,此次出征,可能会要一两个月!明日午时,咱们在城东大营见!”高俅道。

  “一两个月?从京师到梁山用不了那么久的时间吧?”袁元好奇地问道。

  高俅上前一步,一把拉住了袁元,轻声说道:“你懂什么,战争拖的越久,粮饷也就越多,我们捞的也就越多。打仗可不只是打仗,要动点脑子,赚钱才重要,知道了吗?”

  袁元听候,拱手说道:“下官明白了,多谢太尉大人赐教。”

  “呵呵,明白就好,你我兄弟,我也不把你当外人看,等凯旋了,我请你踢球。好了,咱们明日午时,在城东大营见!”高俅道。

  袁元拱手说道:“太尉大人,一路慢走!”

  高俅摆了摆手,说道:“你也回去吧。”

  话音落下,高俅便坐上马车,奔驰而去。

  袁元见高俅走了,心中便慢慢地想道:“这个高俅,居然抽兵血,可不是一般的坏!”

  此次征讨梁山,袁元想了很久,认为这是一个机会,通过他自己,改变能改变的。他也希望此次能够说服梁山军队来降,更希望将他们收编在自己的帐下。所以,他才自告奋勇,参加此次征讨行动。

  袁元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都在盘算着该怎么说服梁山军队,梁山一伙头目众多,其中也是派系纷杂,他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说服梁山军。但是,他总是喜欢有挑战性的东西,就像他喜欢追那种特别漂亮的女孩一样,追不上也不气馁,因为一旦追上,他就是一个成功的佼佼者。

  袁元在心底发出了呐喊:“梁山,我要征服你……”

  宋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九月二十四日,太尉高俅拨给了袁元两万五千人马,让其为开路先锋,开始攻打梁山。

  这领兵打仗,袁元可还是头一遭,他知道古代战争,也颇为熟悉,经常没事情喜欢玩玩《帝国时代》这一系列的经典单机游戏。他也喜欢看一些军事历史类的书籍,还曾经将古代三十六计做为泡妞的策略。除了这些,他本人还喜欢看一些古代战争题材的影片,古今中外只要是好片子,他都看。

  行军打仗,看似简单,真做起来,却比较难。袁元要计算一下行程,每天走多少里,在什么地方歇息,还要派出哨探探明前方情报。一系列的调度,都要袁元操心。

  袁元所统领的这两万五千马步军,都是禁军,是皇家正规军,而他现在的职位是厢都指挥使。宋朝的军队编制和官的叫法很特别,其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4级。一厢辖10军,一军辖5营,一营辖5都,一都为100人。

  各级统兵官分别为: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马军称军使)、副部头(马军称副兵马使)。指挥(营)是禁军基本的建制单位,调动、屯戍和作战,常以此计算兵力。为防止武将叛乱,禁军在兵力部署上,大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戊诸郡,京城与畿辅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内外相制。同时实行“更戊法”,畿辅与诸州禁军定期更换驻地,以使兵不识将,将无专兵,直接导致了宋朝军队作战能力的低下。

  袁元领了这一厢兵,浩浩荡荡地便从城东大营一直向东,顺着官道,一路上走走停停,行军之缓慢,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在出京师之前,袁元就把家里的一切都安排好了,自己的老婆蔡甜儿留在家里,张俊也留在家里,以便负责照看第一楼的生意。袁元临行前还拜会了一下蔡京,蔡京虽然卧床不起,却也没有什么大碍,毕竟人家有钱,好吃好喝地供奉着,那些许小病也不足为虑。蔡京知道袁元要出征,便派蔡福跟随在袁元左右,做个贴身护卫,也难免袁元会有什么不测。

  梁山泊在郓城、寿张两县间,山形突兀,路转峰回,周围约二十五里。冈上恰有一方旷地,足容千人居住。冈下有泊,可汲水取饮,虽旱不乾。古时本名良山,因汉梁孝王出猎于此,乃改名梁山。

  宋朝政不明,吏治废弛,贪官污吏,布满各路,盗贼乘时蜂起,所有淮南、京东一带,无赖亡命之徒,落草为寇,便借这梁山为逋逃薮,只因么魔小丑,随聚随散,所以不甚著名。至宋江入居此山,由群盗推为首领,立起什么水浒寨,造起什么忠义堂,先是集结了三十六个大盗,而又又聚起了一百零八个,托词替天行道,哄动居民,于是梁山泊三大字,遂表现出来。

  这宋江既没有偌大家私,山上又没有历年积蓄,教他如何替天,如何行道?他无非四出劫掠,夺些金银财宝,作为生计。不过他所往劫的,多是富而不仁的土豪,及多行不义的民贼。因此,京东一带,百姓都说宋江是个好人。

  其实,历史上的梁山泊和《水浒传》中大有不同。袁元自然是看过《水浒传》的,只是,自从上次在梁山上小住几天,他便发现了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说宋江等人是好汉,那也不假,劫富济贫确实也干了这样的勾当。说宋江等人是盗匪,也不为过,因为不尊王化,擅自杀害人命,与盗匪无疑。

  不过,历史上的梁山泊的动静没有那么大,只是纵横河朔和淮南一带,没有在南方的方腊动静大。因为梁山泊离京师汴梁近,宋朝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坐视不理的,只得派大军围剿。前几次围剿都是地方军,和一些少许的禁军,没有将他们当回事,谁知道竟然被宋江带人一次又一次的杀败,这才恼羞了宋徽宗,派大军前来围剿。


  (https://www.tiannaxs.com/tnw18724/5435003.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