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小说网 > 乱世谣言 > 第十章 “民不畏死” 吴朝弊政

第十章 “民不畏死” 吴朝弊政


  仁宝七年五月,在正南路谭州质常县衙上,质常县县令刘康超正审理一桩抢劫案,刘康超四十多岁,身材不高,为如凤元年进士,做官这么多年,才做到县令,对方是本地一个书生,名叫朱坎,一身蓝色青衣,身材魁梧,有三十多岁。

  刘康超问“为什么带领人抢劫米铺”

  那人回答说“米铺哄抬米价,很多人都买不起,大家就要饿死了,米铺也不肯拿出粮食来救济大家,难道说大家饿死了也不要抢劫吗?被人逼死也不能杀人吗?朝廷官员自己喝饱吃足了,难道就一点都不关心百姓死活了吗?”

  刘康超被问的哑口无言,知道对方是个人才,感叹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只好放了朱坎他们,把米铺损失用县里的存粮给补上。刘康超还把朱坎引为上宾,向他请教,刘康超说“朝廷权威全失,皇帝也被人挟持着,各地拥兵自重,民不聊生,如今这时局又该怎么办才好?”

  “不如咱们投靠在这一片地区有点威望的程思远,一起推翻这已经腐朽的朝廷。”

  “程思远这支叛军,手中也没有多少实力,在夹缝中生存,为何投靠他?”

  “因为他心中有百姓,懂得为百姓着想,比那些贪官强多了,我看吴朝迟早有一天要亡的,还不如尽快投靠明主,开创一片新天地来。”

  “朝廷真的没救了吗?”

  “没救了。”朱坎毫不迟疑的说。

  最后刘康超还是被他说服了,可是家人被谭州知府扣在谭州城里,县城中还有县尉周望月制约,时不时的还要接受知府的调令。

  朱坎建议一起去说服周望月,向周望月晓以利害,周望月被他们说服了,只是还是担心家人安危。他们让朱坎联络程思远,看是否能想出两全之策。程思远他们接到消息后,让他们先按兵不动,要想出个里应外合之计才行。程思远和高伟、刘洋会商之后实施夺城计划,让吕常、张忠带精锐士兵前去。

  张忠为正西路东部人高州人,辗转几百里走山路来投靠程思远,四月中听说会州城有农民义军,告别父母兄弟,来投靠,他一路扮作乞丐,一瘸一拐,来到程思远部,高伟见他头脑比较聪明,又有主张,把他推荐给程思远,程思远让他为军中百夫长。

  在谭州城门口,有十几个商人,正挑着盐和布,拿着质常县令刘康超办的身份证明,要求进谭州城,谭州守门卫正要派人报道谭州知府丁祥和城中守备徐向海,有一个商人赶紧拿出银两给各位兄弟,笑着说“我们是走私点私货到城里卖,这年头谁都不容易,还望各位兄弟通融”。

  这些士兵还是不敢放他们进去。

  这时质常县令刘康超带领随从正好赶来,看到他们问“这不是张忠兄弟吗,怎么才到这啊?”

  张忠回答“我们不是带有东西嘛。”

  刘康超又问“怎么还没有进去啊?”

  张忠很着急的回答“我们想走私点的私货,到里面去卖,他们要去告诉城中的两位大人去,到时我们不就完了,就更没法进了。”

  刘康超对守门领卫说“还望你跟几位兄弟通融通融,他们都是我质常县人,知府大人问起,你就说跟我一起进城的。”

  守门领卫“那也不行,没有接到城中两位大人的手令,任何人都不能放进去,要是放进去,我们可就人头落地了。”

  刘康超笑着说“周县尉家中有事,去职了,质常县现在缺一个县尉,到时候我和知府大人说说,让兄弟你来当那个县尉,总比守城门好”

  那个守门领卫思考再三,想到既然有刘县令做保,想必应该出不了什么乱子,放那伙人进去了。刘康超以有公事,也跟着进去了,入城之后,这伙人四处隐蔽,又四处点火。然后去集结到知府衙门,射冷箭。

  刘康超回去跟守门卫们说“你们已经把叛军放进去了,可是死罪,我已经投降程思远部,周边的县城业已被程思远的义军拿下,你们如果想要活命的话,只能赶快投降义军”,守门的那几个听到这话,吓得直哆嗦,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守门领卫赶紧言说“愿听刘县令差遣”

  刘康超“还不赶紧放义军进城,义军已到城外一公里处”。守门领卫赶紧打开城门。

  远处吕常立即率领一百多人进城,刘康超又命令城楼上士兵,让他们不许抵抗,他们是质常县军队,听从知府调遣进城的,吕常带领队伍兵分两路,一路去会和张忠攻打知府衙门,吕常亲自领一路去和守门卫、刘康超去攻打徐向海在的城楼,城中守备徐向海被这突然袭来的内部人马当场擒获,刘康超又拿着守备徐向海的大印和带着守门领卫,假传知府丁祥、守备徐向海的命令,命令其它三门他们一定要坚守,无论有任何情况,不许出动。

  吕常带着守备徐向海向知府衙门喊话,告诉他们守备已经投降,四门也已经攻破,知府丁祥只好投降。

  这次几乎己方未伤亡一人就拿下一座坚固的城池,刘康超、吕常、张忠立功至伟。

  程思远带高伟他们来到谭州城后,向外界宣布,谭州知府丁祥和徐向海正密谋攻取来俊州。不过周边地区的势力并没有多少人相信他说的话。

  程思远攻取夺取谭州后,召集众人开会。

  刘洋向众人介绍军情“燕国军队南下之后,东北路各州出现不少投降的,鲜有抵抗的,冯异三番两次的重申,在燕军的强大军事压力下,不起什么作用,本来本土作战是有优势的,城中有多少人就可以用多少人去守城,燕国需要长徒跋涉在燕国征集军队,还要维护千里补给线,还要征集粮食,这些需要很多人力物力。燕国是不利久战的,可是有些州选择投降,使中土门户大开,还有南部李义荣部又攻占了一些附近州县,在正南路声势浩大,宋故春不能制。”

  高伟“燕国南下,我们是帮不上什么忙的,如果我们北上不是被吞并,就是死在路上”。程思远赞同他的看法。

  程思远又问“宋故春部比李义荣部要强大的多,为何对李义荣部屡剿不灭,还能死灰复燃,为什么李义荣部能有这么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呢?”

  刘洋回答“李义荣得到不少当地普通老百姓的拥护,采取把田地分给百姓,实行耕战,愿意参加队伍的越来越多了,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去参加李义荣的队伍”

  “历往国家繁荣稳定时,大批的人卖了田地,融入城市生活,后来国家动荡不安,人们失去收入,物价又飞涨,许多城市里的人再也买不起粮食了,大多数农村人因为有几亩薄田的缘故,相对比城市里的人过的要好点”高伟说。

  程思远“我们也把土地分给老百姓了,为百姓,还斩杀了不少劣绅”

  高伟“还不彻底”

  程思远“那样会引起动荡”

  高伟“如果想要百姓参军,只能损坏一些人的利益。”

  程思远“为什么吴朝历次土地改革都没有成功那?”

  刘康超“那是因为,如果进行彻彻底底改了,把地分给老百姓,普通老百姓的粮食难征收,而富户反而会把多余的粮食拿出来”。

  高伟又接着说“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地主既是权贵,或跟权贵多多少少有些联系,他们是当然不赞成动自己的利益,很多当地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又敢不得罪权贵,来给自己找麻烦,对朝廷历次的丈量地亩,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去执行”

  程思远接着问“把地分给百姓,平常百姓为什么还不愿意纳粮?还请大家给说说”

  朱坎“将军,就算把地分给百姓,百姓还是不够吃,家里人口逐渐增多,特别是遇到灾年”

  大家都赞同他们的意见,程思远终于认识到当家做主的难处了。

  程思远“我们既然起兵是为了百姓的利益,我们也要把土地分给百姓,一定要保证人人都有田种,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大家都沉默不语,恐怕又有人反抗流血牺牲了,也代表与旧的势力彻底决裂,既然认识到吴朝一些弊政,大家只好努力去纠正。


  (https://www.tiannaxs.com/tnw131332/4607662.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