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小说网 > 重生纨绔太子 > 第一卷第五十章新朝的现状

第一卷第五十章新朝的现状


  今日上午,李奇是专程翻看过谍报司送过来的资料的。老厚老厚的一堆卷宗,全是以前庸帝派人送过来的,说是谍报司的最新情报。记得当初,他压根儿就没有翻开来看过。其一是没那个闲功夫,害怕耽搁了他和如烟的嬉戏;其二他也不觉得有什么是值得研究的,毕竟还不知道自己明天能不能过来呢?这些事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看不看都是无关紧要的。

  而此时他的心态则又和以前完全不同了,毕竟在经过了伏击事件之后,他发现很多事情都不是他能掌握得了的,很多情况他也不了解。这让他心里就有了一种紧迫感,害怕自己在大庸朝这里糊里糊涂的就送了命。所以刚才才让小富子把那些卷宗给送了进来,细细的研读了一番,真的是下足了功夫,不求伤人,唯求自保而已。

  而他在谍报司和东宫密谍司的材料交互印证下,才总算是搞明白了这新朝的底细来。

  说起这谍报司,庸帝手上是掌握了一支的,触角早已经伸向了全天下,特别是在经过了多年的建设后,大庸谍报司的规模庞大,人员众多,设备精良,运转得当。而它们收集的情报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涵盖了这天下七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等领域,方方面面的情报都有,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谍报司的情报自然是供朝廷使用的,等闲人自然是无缘见到的。这是为大庸朝廷制定政策方针,提供依据,以便能更好的应对了各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防范于未然···。

  当然了,一些能让大家知道的消息,庸帝也会令人整理成册了,再发往各位重要人物的手上的,以供大家能通达耳目,正其视听的目的。不至于不了解这天下的大势,因敝目塞听而夜郎自大。但李奇估计,一些绝密的情报,庸帝肯定是不会让众人知晓的。可是一些稍显得不那么绝密的东西,李奇却是能看到的。毕竟他是储君不是,一些情况,他也是知道的,保密等级级高。比如这次新朝缺盐的事,他就在刚才翻看资料时就看见了,只是没有引起他的重视罢了,只顾关心新朝政权的事去了。

  谍报司自然是属于国家队了,也一直由庸帝亲自领导着,委任了大苑里的一位贴心太监在负责着日常的管理,将情报分门别类,划出轻重缓急几个等级,向庸帝当面汇报。

  但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东宫里也有一支自己的密谍队伍,只是这一支队伍的规模并不大,才区区百余人而已,装备也不怎么丰富,还停留在靠打听市井消息的层面上,所获取的情报也不多,只能和朝廷谍报司的材料相互交叉着来看,以补谍报司的不足,做的是查漏补缺的工作,完全不能寄予了厚望的。这好像还是前太子私底下偷偷组建的。所以据李奇私下里猜测,估计是因为它们经费的不足,才会显得如此的简陋,并且人员素质也低下,完全没有发挥出密谍的功效来。

  上午他就计划着,要重新架构密谍司的组织,加大人员装备的投入,再去招揽一些奇人异士进来,不惜血本也要让密谍司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来。毕竟这于公于私,都是对他有利的,特别是在他遇袭后的现在,更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事情,否则的话,很有可能,还会有类似伏击事件的发生,他可不想再经历一次生死考验了。

  也许是前太子组建密谍司是私下里进行的,所以他们并不在东宫里办公,而是由太子另行置下了一处私宅院子,以作他们的基地。就在西门附近的一处深

  宅里。好在京都里的探子不多,只有十余人,地方倒是够用。但李奇还一直未曾去过,他原本是计划着先解决了东宫里的事情后,再抽时间专程过去视察一下,听取了密谍主管的汇报后,再做后计。

  至于东宫密谍司其它的人员,则全都分散于四面八方了,在每月月底才会有消息传送回来。只是李奇没想到,密谍们竟然还是使用的驿路,混在一堆各地向京师汇报公务的公文里来传送。这让他实在是说不出话来,心想:奶奶的,你们竟然连飞鸽传书,都不能熟练的掌握了?还得靠着一站一站的马车传送?有没有搞错?这要是什么事关生死的紧急情报,大概等你们送抵时,黄花菜都凉了···。这是报警啊还是报丧?

  他心里一阵恼火,更着急于他们手段的原始落后了,也对改建密谍司的心情更为急迫。

  而且,李奇也不知道原来太子是怎么想的,总共就那么多人,连一个京师都顾不过来,他还像撒胡椒面一样的将密谍们全都撒向了各地,不管有用没用,全都给派了出去,完全不考虑性价比,甚至于有的地方派去的人,纯粹就是在游山玩水,虚度光阴。而太子也仍然支使了人去,按月支饷,冒领虚支的事也时有发生。指望着这样的人能发挥出多大的效力,实在是一件可想而知的事了。

  这新朝说起来,完全是在一帮子农夫,平民起义下建立起来的国家。是在受不了前朝腐朽残暴统治下,奋起抗争而来的新国度。

  新朝刚立国不久,才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而仗也只打了二年多,就平定了旧朝的残余,没有庸朝的解放战争那么漫长,应该算是相对容易的了。而庸帝前后可是打了二十多年,才把康朝军队彻底的赶进了坟墓里去的,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清理整顿散落在各处的匪患,这才算是彻底地肃清了康朝的流毒,慢慢安定了下来。也才有了现在这大庸的太平盛世,可以说得上是艰苦卓绝,置之死地而后生,一寸国土一寸血打下来的江山。

  但新朝的建立,则完全是因为旧朝的无能了,全都是因为旧朝的整个行政机构的崩塌,官员们贪腐成性···。所以才会如此快速的覆种灭国。在李奇看来,新朝的这帮功勋者们,全是一群彻头彻尾的破坏者,根本就没有治理国家的概念,这大概也是因为政权来得太容易了吧,也有着起义者文化素质不高的原因在其中。所以在他们建立新朝后,对国家的建设,是远远不能和庸朝相比的,就更别提什么发展了。

  比如说,庸帝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文告上写明了:凡是主动交待自己在康朝时的问题的,经查实后,一概从宽处理;凡是未曾对庸朝军队犯下不可饶恕之罪行者,皆可不予杀头;凡是技术工种的官员,只要是坦白自己的罪行,未曾伤人性命的,皆可继续留任;凡是私人财产,能证明其归属的,大庸皆予以承认···。洋洋洒洒几十条,全是安定民心的大好事,顿时就把局面给稳定了下来。

  而据《庸史》记载:当时除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还心怀旧朝外,基本上全国的政权,都是平稳交接的,只在一些边远地区,发生了几起规模极小的骚乱,很快就被庸军给弹压了下去,局势得到了控制。而老百姓的生活,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影响,仍然是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经商的经商,该干活的干活····。就像原来的日子一样。这也全亏了庸帝的雄才大略,深谋远虑,把所有能考虑到的问题,全都提前考虑到了,才能做到

  如此的地步的,没怎么动乱就安定下来了。虽然他自己却经历了很多的刺杀,但他也没有迁怒于众人,更别说殃及无辜了。

  而新朝新皇登基的第一件事,却是处置了一批前朝的官员,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更把所有曾在旧朝里任过职的人,都通通发配到了边区去,做农夫,做奴隶···。还把所有官员的财产尽数充公,收归到了新兴权贵的手里,···。这样一来,整个新朝就开始连续的动荡起来了,政府里没有熟悉流程的官吏工作,也没人从事生产。权贵们每日除了饮酒作乐外,就是相互夸耀自己的战功,自己怎么怎么的了不起····。竟然到处都出现了饥荒,老百姓吃不上饭,流离失所,···现在竟然连食盐都没有吃的了。就知道新朝现在的形势已经严峻到了什么地步了。说一句社会面临崩溃,也是毫不为过的。在李奇看来,新朝事实上已经处于无政府主义的边缘了,大约离再次覆国,也会为时不远的了。

  李奇当然知道方二的心思的,是想要借助自己东宫太子的权利,从大庸朝低价采买下了一大批食盐来,然后再用自己开具的路引,将这批食盐送往了新朝去,贩卖后,以谋取巨额的利润。

  也许他是打算让出其中的一部份利润给李奇。甚至于很有可能,分给自己的还是大头,他只占极小的一部份。····。

  但李奇却知道这件事绝不会是这样简单的。因为采买食盐、运输食盐,这在大庸国内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太子的名头还是好使的。但只要食盐运出了大庸,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就是谁也说不清的事了。

  因为新朝现在的形势,说是无政府主义也毫不为过。如果在新朝当地没有一位足以震慑得住场面的人物出手,恐怕方二此次多半是凶多吉少的。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成了问题,更别说什么赚取利润了。因为李奇可是知道无政府主义的可怕性的,说他们是一伙暴徒,也是毫不为过的,别说什么食盐挑夫了,就是一支军队,在面对这样一群‘新兴无产阶级战士’时,也是会感到头痛的,更潢论像方二这样的商贾了,不被杀了吃肉,已经应该去烧一柱高香了。

  可是很多情况,李奇不好对方敏明说了。于是只好打了一个哈哈,笑嘻嘻的问他:“方公子是打算贩盐去新朝吗?只是不知此次是为了利呢?还是为了色啊?”

  方敏一听太子这样说,于是只好也讪讪的回答到:“太子殿下,就不要取笑小子了,当然是为了利的。小子可是商贾之人,又怎么会以色相为上呢?”

  李奇知道他没有说实话。于是也不说破,而是继续问到:“那二公子,在新朝可有知交的相好,位居何职?身家何丰?可否托以生死之?”然后他就住口不言,等着听他的回答。

  “小子这却不曾交得···。不过,殿下,这贩盐之事,又怎会和官职,身家相交呢?小子实在是不清楚个中的缘由的。”方敏回答。

  “二公子啊,本宫实在是不知道你往日是如何积下这丰厚的家资的,唉,唉···”李奇一边说话,一边连连摇头,为方二的不诚实而叹气。

  “方二恳请殿下明言,小子愚笨,实是不知此事有何不妥之处,望殿下指点迷津。”他一脸的讶色,不过语气倒是诚恳。李奇见他确实是不想告诉自己他的真实打算,于是也不再继续打机锋,而是一五一十给他讲解起其中的道理来。

  (本章完)


  (https://www.tiannaxs.com/tnw121777/2770333.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